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影片分享-乞丐博士

這是第一段,約10分鐘,後續在網站上都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y7k7Qi3EVk&hd=1
自一流名校取得榮譽文憑畢業,相信是每位莘莘學子夢想以求的求學目的; 因為,榮譽文憑代表著未來的錦繡前程。然而,這種以名校學歷文憑作為攀登人 生高峰階梯的觀念,窄化了生命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生活經驗」受到輕忽, 而「學歷文憑」卻被聖化,促使人們追求社會既定的價值成就。〈乞丐博士〉( With Honors )(註一)便是對此一問題提出批判與反省的影片。
劇中人物蒙提是位高傲自大、埋首於畢業論文寫作的政治系應屆畢業生;賽門是位以哈佛圖書 館為家,具有豐富人生閱歷且不隨俗的流浪漢;皮卡南教授是位上“夜線”電視 節目多於課堂的名牌教授;三個人的生命交集,引發蒙提對自我期許和社會價值 的重新追尋與定位(註二)。
影片的序場始於「哈佛自由心聲」的廣播節目,它道出了哈佛學子埋藏心底 的聲音:打敗對手,成為偉人。因此,在這強調彼此競爭,認可優勝劣敗成就價 值的校園環境裡,是看不到幫助別人的需要。所以,當蒙提在校園慢跑,培養一 天亢奮的戰鬥精神,自然看不到拾荒老人翻食垃圾的悲苦現狀。令人可笑的是, 他念茲在茲的畢業論文是要治理並幫助人民,滿足各樣人民的需要。
然而,蒙提 因著一場意外,認識了以圖書館為家的流浪漢賽門;賽門以一頁論文交換吃住基 本生活需要的方式,讓蒙提親身體驗現實的生活困境。因此,教授教導的學院知 識與流浪漢的人生智慧體驗,不斷地對蒙提的生活和學習認知方式產生衝突,以 致於困惑;最後,他嘗試重新整合和定位,確立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
首先,蒙提面對的衝突便是身為一個人的價值看法。社會認可一個人有價值 或是值得他人尊重(註三),必須經過社會競爭而立於不敗之地,並進而對社會 有貢獻的人;因此,大學教授的學識涵養是值得效法和敬重,而流浪漢卻是社會 的失敗者、人間的殘渣;蒙提知道賽門是個「人」,是因為他可以「聞得出來」 ——又臭又髒的人渣。他之所以願意與賽門打交道,乃是他的工具理性提醒他, 必須先委曲求全地取得賽門手中的論文。因此,在二人彼此互動交往的過程中, 蒙提只見到「論文」,未見到「人」;這也是室友寇特妮和賽門挑戰蒙提對書本 中人的定義和社會現實對人價值的看法。
經過一段生活經歷的衝撞與交流,蒙提從賽門身上亦學習到許多人生的智慧 ,因而了解到賽門並不是一無用處的人渣。因此,眼見賽門生活困境,心中油然 而生的困惑便是為何他衣食不缺,而賽門三餐無著?學院中的知識似乎無法解決 此困境,因為它看不見「流浪漢」,只見到「經濟困難者」;並嚐試用金錢和社 會救濟解決此問題,而不是用愛心和尊重來幫助他們自立。因此,賽門曾嘲諷蒙 提所看重的學術生命只不過是「一疊廢紙」——悲觀的思想垃圾,對待援助的人 毫無助益;而賽門與蒙提所分享是「一堆彩石」——生命的甜蜜回憶,看重人與 人、事、物之間情感的交流。
最後,蒙提不再受制於工具理性,只尋求達致目的的快速手段和考量,而重 新反思對自我的期許和社會的價值成就,臣服於追尋終極價值與意義的目的理性 的指導,尋求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將會以榮譽自生命中畢業,並且毫無遺憾( 賽門臨終對蒙提的期許)。
註釋:
  1. 蒙提(Monty)是位哈佛大學政治系的高材生;某夜一不小心,將嘔心泣血的畢 業論文草稿丟落在圖書館的地下室。當他大費周章地闖進地下室後,訝然發 現一位流浪漢賽門(Simon)正在燒他的論文取暖;為了索回他的論文,蒙提提 供賽門吃、住、以及其他的生活所需,以交換一頁頁心愛的畢業文稿。因著 此一論文失落的意外,這位雄心壯志的哈佛高材生與其室友,反而深受賽門 的影響,開始學習課堂之外的人生智慧,重新審視自己的求學目的與人生價 值觀。
  2. 家庭教育服務中心,《另一種傾聽》,台灣地區家庭教育中心出版,1996年,頁95-96.
  3. 依照字源(respicere,注視),它意指一種能力;他人是什麼樣子,我就照 他的樣子來認識他,認知他獨特的個人性。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影片分享-天之驕子



劇情提要
  敘述歷史老師杭德如何經由傳授歷史形塑學生的品德、人格,如何越過挫敗堅守教育崗位。
內容詳介
  威廉杭德 (凱文克萊飾)是一名具有高尚情操與教育熱忱的老師,他在聖本德男子中學擔任西方文明的課程,他除了教授歷史外,更不遺餘力地致力於學生的優質人格教育。
有一天,班上轉來了一位美國參議員之子──貝爾塞卓,塞卓驕矜自大、桀驁不馴,無視於班上及學校的規矩,經常率領同學惡作劇,挑戰老師的容忍度。杭德老師不願放棄這位問題學生,不斷寬容地包容他。
聖本德中學每年舉辦凱薩獎大賽,獲獎是一項至高的榮譽,事前學生必須參加無數次的小考,累計小考最優秀的三人才有資格參賽。杭德老師將自己的中學課本借給塞卓,課本中有重要的考試相關資料,並不斷鼓勵他,塞卓也日夜苦讀有不錯的表現。統計成績結果,第三名馬丁93分,塞卓92分,杭德老師為了想激發塞卓改變向上,最後決定將塞卓最後一次的表現從a-改為a+,使塞卓成為第三名。
比賽開始,學校師生與參賽著的家長聚集禮堂,參賽著穿著代表成長的「托加」站在台上,由杭德老師詢問古羅馬史,題目由淺而深,最後優勝者,由老師為他帶上草葉桂冠,代表無限的榮耀。塞卓為取得勝利作弊被杭德老師發現,杭德老師詢問課外題,使塞卓無法得逞。落敗後的塞卓於是故態復萌,變本加厲,一味胡鬧搗蛋。
二十五年後,塞卓成為全國最大公司的總裁,學校接獲塞卓的信件,談到願意捐獻一筆鉅款,先決條件是必須在塞卓處所再舉行一次凱薩獎大賽,由杭德老師主持,並邀請當時全班同學都來參加。為了學校的建設經費,杭德老師答應參加。
師生再次歡聚,出身聖本德中學的優秀學子,大多成為社會中間份子,杭德老師非常安慰。在豪華高規格的接待中,杭德老師希望見到的是不一樣的塞卓,塞卓也在比賽前夕把老師曾經借給他的參考書籍完整無缺的交還老師,在在表達對老師的懷念與感謝。不料在比賽過程中,杭德老師又發現塞卓作弊,杭德老師又以一題教室匾額中的題目使塞卓敗陣。原來塞卓為了要參選參議員才邀大家前來造勢。
杭德老師在洗手間責問塞卓,告訴他:人終將要面對真正的自我。塞卓視道德為無物,高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時,一個小學生從一間廁所走出來睥睨的看著塞卓,他正是塞卓的兒子,他聽到父親所說的一切。
杭德老師找到馬丁,告訴他當年獲第三名的人是他,上台比賽的人應該是他,並向他道歉。
最後在同學向老師致敬的早餐會上,大家送給老師的匾額上些著:偉大的教師沒有豐功偉業,但影響學子的一生……。杭德老師在這一次聚會中,向學生們學到:一次的成功失敗,不能決定人生的價值。其他的學生肯定了他的價值,他將會繼續堅守在崗位上。
回來後,馬丁將兒子送到杭德老師的班上接受教育,師生互視中,為教育無悔付出的老師得到了最大的回饋。
【問題引導】
  1. 你對杭德老師更改學生名次有何看法?他的用意在哪裡?如果你是老師你會這樣做嗎?
  2. 杭德老師一心想幫助塞卓,塞卓瞭解老師的苦心嗎?他為何無法改變?而無法改變的關鍵在哪裡?
  3. 你是一個怎樣的學生?你能體會老師的苦心嗎?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缺失,你能勇於改變嗎?
  4. 一個孩子會變得頑劣的原因有哪些?你對如何教育頑劣學生有何看法?
  5. 你覺得杭德老師失敗了嗎?你覺得貝爾塞卓真正成功了嗎?如果以無限生命的觀點來看,怎樣才算成功?
  6. 如果你是塞卓的兒子,聽了父親在廁所的這番言論,對你會有何影響?